东线工程
|
中线工程
|
西线工程
|
相关工程
穿黄工程
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上最主要的工程,以河南郑州附近孤柏咀双线隧道方案为基本方案。这个方案是在黄河底下50米深处,挖掘两条直径8.5米、长7.2公里,中心距20米的巨大隧洞。洞身采用双层衬砌结构。位置在河南省郑州附近。
引江济淮工程
引长江水补给淮河兼有沟通江淮水运的大型综合水利工程,是国家南水北调总规划的4条引长江水线路之一。引江济淮工程补水总面积1.5万平方公里,占安徽省面积的11%,区内有合肥、蛙埠、淮南、阜阳、巢湖等城市。这一工程将解决淮河水源严重不足,河水污染严重,流域内城市生活、工业用水日趋紧张的问题。引江济淮工程完工后,每年将补入淮河水量7.7亿立方米,沿淮和淮北地区可发展和改善灌溉面积884万亩,其中新增灌溉面积200万亩,年增产粮食2.5亿公斤,基本可满足蛙埠、淮南、阜阳、等城市生活用水的需求,使城市供水保证率提高到97%。
汉江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
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位于湖北省汉江中上游,是根治和综合开发汉江的关键工程。1958年2月批准开工兴建,并确定为引汉济黄,南水北调的水源工程,同年9月1日动工。1959年11月下闸蓄水。1968年10月1日第一台机组发电,1973年工程全面竣工。
这个工程是全国最大的“五利俱全”(防洪、发电、灌溉、航运、养殖)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,完全由中国自行设计、自行施工、自行建造和安装、管理。工程大坝长近5里、高162米,正常蓄水位157米,库容最大蓄水量209亿立方米,电站装机6台,总容量90万千瓦,年均发电约40亿千瓦小时,电站承担了华中电网43%的调峰、调频任务,保证华中电网的运行安全。鄂豫两条引丹灌渠,年均引水9亿立方米,常年灌溉耕地360多万亩,灌溉效益共5亿余元,使鄂西北、豫西南成为商品粮基地。另外工程建成后,形成了深水航道200公里,水库形成的约700平方公里的水域和众多库汊,为发展淡水养鱼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,已成为年产1000万公斤商品鱼的水产基地。
江都水利枢纽工程
江都水利枢纽工程位于江苏省扬州城东10余公里的江都县境内,在京杭大运河、新通扬运河和淮河入江尾闾芒稻河的交汇处,由四座大型抽水机站及10多座配套建筑物组成。江都水利枢纽工程是由中国自行设计、全套设备自行制造和安装的水利枢纽工程,1961年动工兴建,1969年9月建成并投入运行使用。江都水利枢纽工程既是江苏省江水东引北调工程的引水口门,也是中国设计兴建的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起点。江都水利枢纽工程是江苏省江水东引北调工程的起点,东引北调工程是以引江水为主,江、淮、沂、泗水源互调互济,抽引江水与自流引江并举,江水东引北调兼施的综合治理、综合利用工程。
京杭大运河
“南水北调”的主要通道之一,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河,全长1789公里,与万里长城齐名于世,被誉为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。京杭运河始凿于公元前5世纪,后经7世纪(隋)和13世纪(元)两次大规模扩展,利用天然河道加以疏浚修凿连接而成。新中国成立后,部分河段进行了拓宽加深,并建有江都、淮安等水利枢纽工程。运河北起北京、南至杭州,经北京、天津两市及河北、山东、江苏、浙江四省。沟通海河、黄河、淮河、长江、钱塘江五大水系。全程分七段:北京市区至通县段称通惠河,通县至天津段称北运河,天津至临清段称南运河,临清至台儿庄段称鲁运河,台儿庄至清江段称中运河,清江至扬州段称里运河(古称邗沟),镇江至杭州段称苏南运河。京杭运河苏南段,是中国内河船舶通行密度最高、通过量最大和跨省航行船舶最多的一条航道。它北起江苏镇江的谏壁,南至苏浙交界的鸭子坝,全长208公里,途经经济较发达的镇江、常州、无锡、苏州4个省辖市的6个县(市),沟通长江、太湖水系,与苏申内外港、申湖线等省际河流相连,可直达上海、杭州。苏、沪、浙、赣、湘、鄂等13个省市的船舶常年航行其上,年运输量达1亿吨以上,相当于沪宁铁路单线货运量的3倍,是苏、沪、浙地区经济繁荣的重要支柱。1992年苏南运河整治工程开工。工程总概算15.2亿元,沿线各地配套投入7亿元,全线208公里基本按四级航道标准整治,于1997年整治竣工。
主办单位:中国水利学会 中国中央电视台 北京瀛泽恒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神州杂志社
邮箱:nsbdjlp@nsbdjlp.com 邮编:100038 联系电话:8610-63284397